教育部、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召開醫教改革新聞發布會
未知 2017-07-13 16:10:17 0次
7月12日上午,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進行解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司長秦懷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
7月12日上午,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進行解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司長秦懷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出席發布會,介紹文件主要內容并圍繞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目標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問:此次改革有哪些重點任務?
答:此次改革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核心,確定了“兩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標,即:到2030年,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醫學人才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
改革圍繞提升質量、優化結構等四個方面制定了具體舉措:
■ 針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提出逐步實現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一本招生;強化醫學生質量短板的醫德素養和臨床能力培養,完善并加強對高校附屬醫院教學工作的評價要求;加快建立起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建立對高校專業和培訓基地的預警和退出機制。
■ 針對畢業后教育不完善問題,提出落實并加快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穩妥推進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積極探索與完善取得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碩士和博士專業學位的辦法,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畢業后醫學教育制度。
■ 針對區域發展水平差異大和專業結構不合理問題,提出部委省共建一批醫學院校,加強中西部薄弱院校和基地建設;實施住院醫師規培西部支援行動和專科醫師規培中西部支持計劃;制定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引導性人才培養專業目錄。
■ 針對全科醫生下不去、用不上問題,完善訂單定向培養政策,實行“縣管鄉用”;醫學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通過者直接聘任中級職稱。
■ 針對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問題,提出深化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分別建立中央、省級多部門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
核心
醫教協同,全面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問:為什么強調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
答:醫學教育涉及教育、醫療兩個最為關鍵的民生問題。醫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合格醫學人才、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既為醫學人才培養提供更加優良的條件和環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學醫、從醫,也為醫學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醫改和教改的關聯性、互動性很強,必須加強醫、教兩個系統的協同配合,著力構建招生培養、就業、使用聯動機制,實現醫改、教改的良性互動,實現培養與使用激勵的緊密銜接。
問:醫學教育改革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答:“人命至重,有貴千金”,質量是醫學教育的“生命線”,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 在院校教育方面,著力從入口生源質量、過程深化改革、出口質量保障等環節全方位推進改革。一是提高生源質量。改革醫學專業招生辦法,逐步實現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一本招生,鼓勵中央部門所屬院校適度擴大本科招生規模。二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基礎與臨床、臨床與預防的融合,強化臨床實踐教學,提升醫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促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有機銜接。三是加強質量評價。以持續改進為重點,強化評價結果對改革的引導和推進作用,加快建立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
■ 在畢業后教育方面,一是加快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增補一批培訓基地,保障住院醫師待遇,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醫學本科畢業生接受住院醫師培訓全覆蓋,嚴格培訓過程管理和結業考核,培訓合格證書全國有效;嚴格實行基地動態管理,不合格者堅決淘汰;二是按照“個人自愿、雙向選擇”的原則,穩妥推進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提高疑難復雜疾病診療水平;三是探索和完善住院醫師培訓、專科醫師培訓人員取得臨床醫學類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的具體辦法。
■ 在健全繼續醫學教育制度方面,圍繞各類人才職業發展需求,加強全員繼續醫學教育,完善繼續教育平臺和環境,構建終身教育學習體系;加強對繼續醫學教育的規范管理,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
問:如何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答:當前,我國醫學教育仍存在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總體招生規模偏大、個別高校單點招生數量過多,區域間醫學教育發展水平差距大,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不足。
對此,一是要優化規模結構,人才培養部門和行業用人部門定期溝通,探索建立招生、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二是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全科、兒科等緊缺人才培養力度。三是優化區域結構,教育部、國家衛計委與省級人民政府共建一批醫學院校,教育部、國家中醫藥局與省級人民政府共建若干所中醫藥院校,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對中西部醫學院校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開展專家支援、骨干進修等形式,縮小區域間差距。
全科醫生是當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短板,要創新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訂單定向培養、轉崗培訓等方式,多途徑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