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兒童生長發育量表怎么用
0~3歲是兒童生長發育中最快速的時期之一,許多家長會不定期地把寶寶這段時間的身高體重記錄下來。這些數據在發育量表中可以直觀、客觀地反映寶寶的生長情況。本期欄目,將教會各位爸爸媽媽如何使用生長發育量表。
? 在使用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表格的構成
橫坐標—位于表格底部和頂部,表示年齡,單位:月齡(month)
縱坐標—位于表格左側和右側,表示體重和身高,單位:體重(公斤Kg,磅Ib),身高(厘米cm,英寸in)
男寶寶和女寶寶有各自的量表—使用時,將該月齡測得的身高、體重數據在表格中找到交叉對應的點位并做上標點,將不同時間的標點連線。:
表格顯示寶寶的身高、體重曲線波動在25~75之間。這是什么意思呢?
最下面的一條曲線為 3%,意思是有 3% 的孩子低于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長發育遲緩;最上面的一條曲線為 97%,意思是有 3% 的孩子高于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長過速。這兩種情況都應該引起關注。
中間的一條曲線為 50%,代表平均值,但這個平均值并不是達標數據,不是每一個孩子一定要達到 50% 以上,如果都在 50%,這個曲線就不存在了。所以,不要以 50% 這條曲線作為自己心中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我們經常談及的正常值,是 3%~97% 涉及的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
看曲線趨勢,不要只看具體數值: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情況時,不要以一次的點狀測量值貿然下結論,而應將寶寶的身高、體重的測量結果連成一條曲線,動態連續監測孩子的生長和發育,才可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狀況。
不要以“平均值”作為參考標準:在判斷具體生長曲線時,不要以 50% 的平均值作為標準,只要處于 3%~97% 的范圍內,發育趨勢是大致平行于參考曲線的,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
不能將身高體重分開看:要綜合身高、體重兩個曲線一起看。身高、體重曲線的趨勢不能波動太大,如果曲線短時間內跨越兩個區間,生長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舉個例子,如果孩子體重生長曲線陡增,而身高生長趨勢逐漸變緩,就應該請教醫生,尋找原因,避免孩子肥胖,造成心肺功能負擔。
上一篇:兒童孤獨癥篩查診斷系統
長按另存為,然后打開微信掃一掃